国产主播欧美精品,在线视频cao,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日韩三级影视

預存
Document
當前位置:文庫百科 ? 文章詳情
南京農業大學(第一單位):迎來首篇《Cell》!
來源:科學10分鐘 時間:2022-05-05 09:18:02 瀏覽:2911次

2022年2月15日,南京農業大學粟碩,中山大學施莽及悉尼大學Edward C. Holmes共同通訊(南京農業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何婉婷、侯新及趙晉為共同第一作者)在Cell 在線發表題為“Virome characterization of game animals in China reveals a spectrum of emerging pathogen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對在中國采樣的 1941 只“野味”動物(代表 18 個物種和 5 個哺乳動物目)進行了元轉錄組學分析。由此確定了 102 種哺乳動物感染病毒,其中 65 種為首次描述。21 種病毒被認為對人類和家畜具有潛在的高風險。


果子貍(Paguma larvata)攜帶的潛在高風險病毒數量最多。研究人員推斷蝙蝠冠狀病毒 HKU8 從蝙蝠到果子貍的傳播,以及冠狀病毒從蝙蝠到刺猬、從鳥類到豪豬、從狗到貉的跨物種跳躍。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在果子貍和亞洲獾中發現了禽流感 A 型病毒 H9N2,后者表現出呼吸道癥狀,以及可能的人類與“野味”動物病毒傳播的病例。這些數據突出了“野味”動物作為疾病出現的潛在驅動因素的重要性。該研究極大的拓展了對多種“野味”動物攜帶病毒多樣性的認識,為人類和家畜疫病預警和防控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這是南京農業大學首次以第一通訊作者單位在Cell 發表研究成果,也是我國動物傳染病防控領域的突破性研究進展。



哺乳動物“野味”動物是野生或半野生動物,在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通常作為外來食物進行交易和消費。它們包括嚙齒動物(如豪豬、竹鼠和土撥鼠)、食肉動物(如果子貍、貉、獾和狐貍)、穿山甲、刺猬和兔子。這些動物通常要么在當地捕獲和飼養,要么從鄰國非法進口,然后再轉移到活體動物(或“濕”)市場進行交易。近幾十年來,商業“野味”動物養殖業務及其物種多樣性有了重大擴展。惡劣的衛生條件和動物與人類之間的密切接觸,以及活體動物市場和它們所服務的餐館中種類繁多的物種,使它們成為新興傳染病的理想滋生地。


毫不奇怪,食用、捕獲、加工和/或交易“野味”動物與數次傳染病暴發有關,并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后果。SARS-CoV 和 SARS-CoV-2 的早期病例分別在廣東省和湖北省的動物市場及已經在果子貍、貉子和穿山甲中發現了 SARS-CoV 和 SARS-CoV-2 的近親。這些是最受歡迎的外來“野味”動物,經常被交易和人類消費,盡管它們作為將這些病毒傳播給人類的直接宿主的作用通常不確定。以類似的方式,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IV) 的多個譜系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AIDS) 的病原體,可能起源于非洲中部和中西部的靈長類動物。


文章模式圖(圖源自Cell )


由于“野味”動物經常與重要的人類疾病相關,因此識別這些物種中現有或潛在的病原體顯然很重要,這樣它們可用于追蹤特定流行病的起源,并對未來爆發的最可能來源進行風險評估。自 2002/2003 年第一次 SARS-CoV 爆發以來,病毒發現研究已在各“野味”物物種中進行,包括果子貍、穿山甲、土撥鼠和獾。最初,這些研究利用病毒分離、共識 PCR 和 Sanger 測序,而近年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宏基因組高通量測序上。


除了類 SARS 病毒外,這些研究還確定了幾種對人類感染具有直接重要性的傳染原,例如來自果子貍和貉的輪狀病毒 A 以及野豬中的正肝炎病毒 A。已知這兩種病毒都會感染人類以及廣泛的哺乳動物宿主。盡管如此,很少有系統地研究“野味”動物的病毒組,尤其是在中國,它們的消費很普遍。


自 2002 年 SARS-CoV 出現以來,中國一直是“野味”動物廣泛病毒監測的重點,在蝙蝠身上發現了許多與 SARS-CoV-2 相關的病毒。然而,除穿山甲外,幾乎沒有對“野味”動物進行研究。為了填補這一空白,該研究對在中國收集的代表五個哺乳動物目的 18 種“野味”動物的病毒組進行了系統的元轉錄組學(即總 RNA 測序)調查。許多物種首次在宏基因組框架內進行了研究。


野生動物攜帶潛在人畜共患病病毒與宿主之間的關聯分析(圖源自Cell  )


該研究確定了 102 種哺乳動物感染病毒,其中 65 種為首次描述。21 種病毒被認為對人類和家畜具有潛在的高風險。果子貍(Paguma larvata)攜帶的潛在高風險病毒數量最多。研究人員推斷蝙蝠冠狀病毒 HKU8 從蝙蝠到果子貍的傳播,以及冠狀病毒從蝙蝠到刺猬、從鳥類到豪豬、從狗到貉的跨物種跳躍。


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在果子貍和亞洲獾中發現了禽流感 A 型病毒 H9N2,后者表現出呼吸道癥狀,以及可能的人類與“野味”動物病毒傳播的病例。這些數據突出了“野味”動物作為疾病出現的潛在驅動因素的重要性。該研究極大的拓展了對多種“野味”動物攜帶病毒多樣性的認識,為人類和家畜疫病預警和防控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


本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青基金(31922081)等項目支持資助,同時貉冠狀病毒流行病學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畜禽冠狀病毒的流行傳播特征與遺傳演化規律(2021YFD1801101)”支持資助。


評論 /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
12條評論
全部評論 / 我的評論
最熱 /  最新
全部 3小時前 四川
文字是人類用符號記錄表達信息以傳之久遠的方式和工具。現代文字大多是記錄語言的工具。人類往往先有口頭的語言后產生書面文字,很多小語種,有語言但沒有文字。文字的不同體現了國家和民族的書面表達的方式和思維不同。文字使人類進入有歷史記錄的文明社會。
點贊12
回復
全部
查看更多評論
相關文章

別只盯一區!這些二三區化學期刊,發文量多,速度快,真的還不錯!

2021-06-19

Nature盤點8篇: 北大、南大、密大、亞琛工大等最新前沿成果報道丨生化材9月精選

2019-10-25

MOF&COF頂刊精選:羅建平、陳龍、Yaghi、王為、林子俺、尹學博、師唯頂刊大盤點

2019-12-06

?機器學習頂刊精選:看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材料研究

2019-12-05

包信和院士成果精選丨用堅守不渝開啟催化世界

2019-12-06

?發光材料頂刊精選:楊陽、陳平、安達千波矢、唐本忠、夏志國頂刊大盤點

2019-12-05

熱門文章/popular

基礎理論丨一文了解XPS(概念、定性定量分析、分析方法、譜線結構)

晶體結構可視化軟件 VESTA使用教程(下篇)

手把手教你用ChemDraw 畫化學結構式:基礎篇

【科研干貨】電化學表征:循環伏安法詳解(上)

電化學實驗基礎之電化學工作站篇 (二)三電極和兩電極體系的搭建 和測試

【科研干貨】電化學表征:循環伏安法詳解(下)

微信掃碼分享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将乐县| 桃园市| 乌鲁木齐县| 卢湾区| 安多县| 福海县| 岳普湖县| 佛冈县| 夏津县| 屏东县| 秭归县| 济阳县| 武乡县| 江陵县| 宜兰市| 林甸县| 阳春市| 闻喜县| 温州市| 聂拉木县| 张家川| 霍林郭勒市| 青岛市| 宝鸡市| 大姚县| 屯留县| 乐东| 磴口县| 黄龙县| 中江县| 剑河县| 英山县| 洛阳市| 广德县| 泽州县| 林周县| 新建县| 岳西县| 巧家县| 雅江县| 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