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主播欧美精品,在线视频cao,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日韩三级影视

預存
Document
當前位置:文庫百科 ? 文章詳情
STEM的基本原理與應用
來源:本站 時間:2020-11-01 23:08:33 瀏覽:21945次

1 引言

自古以來,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微觀世界的探索,采用波長更短的電子束為光源的電子顯微儀器打破了可見光的衍射極限,為人類打開了觀察納米世界的大門,使人們看到了在納米尺度上研究單一原子和分子反應的可能。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STEM)是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的一種發展。近些年,伴隨球差校正器的引入,STEM的空間分辨率達到了亞埃米級,已經可以實現單個原子柱成像觀察。綜合能量分辨率為亞電子伏特的電子能量損失譜分析,STEM能夠實現在納米和原子尺度上對材料微結構與精細化學組分的表征與分析。在冶金、材料、環境科學、生物科學等領域均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2 STEM的發展歷史

1924年,路易斯·德布羅意(Louis de Broglie)提出“物質波”假說。

1927年,戴維孫(Davisson)通過電子衍射實驗證實了電子的波粒二象性,奠定了電子顯微技術的理論基礎。

1938年,西門子員工曼弗雷德·馮·阿登納(Baron Manfredvon Ardenne)建造出第一個STEM儀器。

19世紀70年代,芝加哥大學的阿爾伯特·克魯(Albert Crewe)及其同事開發了STEM中使用的冷場發射電子槍,他使用的儀器已經近似于現代STEM的結構。

1973年,漢弗萊斯(Humphreys)等人引入高角環形暗場(HAADF)探測器。并指出在高角探測模式下,圖像的襯度不再與原子序數Z成正比,而是與Z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又稱元素襯度像(Z contrast image)。

1 9 8 8 年 , 美 國 O a k R i d g e 國 家 實 驗 室 的 潘 尼 庫 克 ( Pe n n y cook )和他的同事首次觀測到Y B a 2Cu 3 O 7 - x ErBa2Cu3O7-x的高分辨HAADF像,自此,STEM真正具有了原子分辨率成像能力。

2003年,巴斯托內(Baston)在STEM儀器中引入球差矯正裝置,成像電子束尺寸集中到0.078nm,使STEM的成像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STEM的基本原理與應用-1

3 STEM的工作原理與結構

3.1 STEM的工作原理

STEM的工作原理如圖2所示[2]。場發射電子槍激發的電子束經過復雜的聚光系統后被匯聚成為原子尺度的電子束斑,作為高度聚焦的電子探針,在掃描線圈的控制下對樣品進行逐點光柵掃描。

STEM的基本原理與應用-2

電子束斑與樣品作用的同時,樣品下方具有一定孔徑的環形探測器同步接收散射電子,由入射電子穿透樣品激發出來的電子信號依據散射角度進行收集、信號轉換與成像。在這一過程中,施行逐點掃描,逐點成像,在連續掃描過樣品的一個區域后即可得到最終的掃描透射結果。

STEM的工作過程中,施行逐點掃描,逐點成像的模式,在樣品上掃描的每一點與所產生的像點一一對應。TEM采集透射電子平行電子束進行一次成像,而STEM則是利用會聚電子束在樣品上進行逐點掃描成像的。前者好似在“拍照片”,而后者則是細致的“作畫”過程。除了通過環形探測器接受的散射信號成像,結合后置的電子損失譜儀及X射線能譜探測器,STEM還可以獲取電子能量損失譜(EELS)與微區元素分析(EDS)結果,獲得樣品的化學組成與電子結構信息。

3.2 STEM的儀器結構

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兼具掃描成像與透射分析的特點,其儀器結構可看作掃描電子顯微鏡與透射電子顯微鏡的綜合。它與透射電子顯微鏡的主要差別在于添加了掃描附件,與掃描電子顯微鏡的不同在于電子信號探測器安置在樣品下方。

如圖2所示,STEM系統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電子槍,電子光學系統,樣品室,環形探測器與成像設備等。

1)電子槍:提供具有一定能量、束流、速度和角度的電子束。STEM測試技術對電子源質量要求較高,因此通常采用能夠發射具有更高速度和能量的場發射電子槍。

2)電子光學系統:位于電子槍下方,由一系列的電磁透鏡組成,能夠將電子槍發射出來的電子束會聚成足夠原子尺度的光束斑。

3)樣品室:內置樣品臺,用于載放樣品,對樣品臺進行移動可進行觀察視野的選擇。

4)環形探測器與成像設備:樣品室下方的環形探測器具有一定的內徑,能夠捕捉廣泛散射角度的散射電子,成像設備負責對收集到的電子進行信號解析與成像。

5)真空系統:由多級真空泵聯合組成,高質量的真空環境對電子顯微鏡至關重要,這是為了避免高能電子束與氣體分子碰撞引起的像差增加與樣品污染。

3.3 STEM的制樣要求

1. 樣品一般應為厚度小于100nm,5 μm × 5 μm的固體樣品。

2. 樣品在電鏡電磁場作用下不會被吸出。

3. 樣品在高真空中能保持穩定。

4. 不含有水分或其它易揮發物,含有水分或其他易揮發物的試樣應先烘干。

5. 作STEM分析的樣品要求為薄膜樣品,厚度<50 nm且厚度均勻。

4 STEM的成像模式

入射電子束與樣品中的原子相互作用產生彈性散射和非彈性散射,這些散射電子攜帶有關于樣品的信息,如圖3所示,在樣品下方的不同位置,環形探測器收集到的不同的信號分別用于不同的成像模式。

STEM的基本原理與應用-3

STEM成像包含明場像(Annular bright field, ABF)暗場像(Annular dark field, ADF)和備受關注的高角環形暗場像(High angle annular dark field, HAADF。由于各種成像模式收集的散射信號接收角度不同,因此在實驗過程中可一次獲取同一位置的不同圖像,反應材料的不同信息。

4.1 環形明場像(ABF):

STEM中,軸向明場檢測器位于透射電子束的照射錐中心,收集的電子偏轉角在θ1( θ1<10 mrads)范圍內,主要包含透射電子與部分散射電子。明場成像可以形成相位襯度像、晶格像等,分辨率較暗場像更高,通常用于提供與ADF成像結果互補的圖像。ABF像襯度與原子序數Z1/3成正比,因此對輕元素更為敏感。

由于Z襯度像是非相干高分辨像,其非相干性與樣品厚度無關,且成像過程中抑制了衍射信號,平均了大部分干涉效應,只顯示探測器收集的總信號強度。因此隨著掃描位置的變化,HADDF成像中的圖像襯度只反應樣品中不同位置化學成分的變化,不會隨著樣品厚度和電鏡的聚焦變化發生明顯的變化

5 STEM的應用

5.1 HAADF-STEM圖像觀察晶格結構與原子分布 

K. Kaneko等人[5]Al-Ge合金的析出過程進行了原位透射電鏡觀察,采集了不同深度的STEM-HAADF圖像,用來研究析出相界面的原子排列。如圖4a所示,在三角板狀Ge析出物的橫斷面處觀察到了單雙晶和多雙晶的存在,4c顯示了棒狀Ge析出物中多重孿晶的存在。借助3D建模模擬還原了合金中Ge析出相的分布情況。作者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棒狀Ge析出物的快速粗化現象,并推測其與固溶態Ge的擴散有關。這一發現可以為理解合金中析出相的生長過程開拓新的視野,為有效調控合金的成分及熱處理工藝提供參考。

STEM的基本原理與應用-4

5.2 STEM-EELS分析化學成分

電子束穿過樣品時,一部分入射電子與樣品中的原子發生非彈性碰撞,引起樣品表面電子電離、價帶電子激發、震蕩等,因而出現能量損失。通過收集這部分非彈性散射電子的信息,便可以得到電子能量損失譜(EELS),獲取樣品的化學成分、電子結構、化學成鍵等信息。

STEM的基本原理與應用-5
STEM的基本原理與應用-6

非原位測量結果顯示,充電后的無序層發生了巖鹽CoO的形成與氧氣的釋放。然而,原位測量表明在充電過程中,無序層中形成了Li2O或Li2O2中間相。由于氧氣析出反應在足夠的弛豫時間內發生,因此非原位表征錯過了這一步驟。這項工作證明了ASS Li電池在充電過程中的界面層相變機理以及高界面阻抗的起因,展示了原位STEM模式下HAADF成像技術與EELS光譜分析結合的強大功能。

STEM的基本原理與應用-7

5.3 STEM-EDS解析元素組成

在樣品上配備EDS探頭收集檢測樣品與電子束相互作用激發的特征X射線,可對樣品進行STEM-EDS分析。根據X射線的強度和波長分布可得到樣品的元素映射和半定量成分信息。來自大阪府立大學的學者[8]借助STEM技術對LCO/Li2S-P2S5界面進行了HAADF形貌成像和EDS元素線分析。在陰極/固態電解質界面發現Co、P、S的相互擴散,這一元素相間擴散行為導致LCO電極和固態電解質在界面處均發生降解,是導致全固態鋰電池界面電阻增大的原因。

STEM的基本原理與應用-8

STEM-EELS與SETM-EDS分析特點比較:

STEM-EELS:

優點:信號分布集中(< 10 mrads),收集效率高,能量分辨率高(約1 eV);對輕元素敏感,可探測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不僅能得到樣品的元素組成,電子結構,化學成鍵等信息,還可以對EELS各部分進行選擇成像。

不足:對樣品厚度要求高;激發能量高,測試條件苛刻;需要大量復雜的數據處理和分析。

STEM-EDS:

優點:對重元素敏感,可識別和定量分析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以上的所有元素;檢測速度快;對樣品損傷小;成本低。

不足:能量分辨率較低(約130 eV),信息采集效率低。

STEM的基本原理與應用-9

6 STEM的優勢與不足

綜上所述,STEM測試在冶金、材料分析和電化學反應等廣泛的研究領域中展現出了強大的分析實力。在應用中,這項測試技術表現出了以下的優勢與不足。

優勢:

1)成像質量高,受樣品厚度與儀器干涉小:HAADF圖像的非相干性質使圖像更易于對原子結構進行解釋;

2)可達到原子分辨率:能夠達到目前所有分析技術中空間分辨率最高的元素mapping,HAADF圖像分辨率<0.2 nm,EELS能譜能量分辨率<1 eV,可進行精細結構分析;

3)結果分析簡單、直觀:非相干HAADF像顯示強的原子序數襯度像,無需對試驗結果進行大量仿真,輔助簡單的計算機模擬可以直接與晶體結構模型建立聯系,即能對原子在納米尺度上精確定位;

4)能夠快速獲取樣品的綜合信息,成像效率高:由于環形探測器收集信號分布在不同角度內,STEM成像過程中可一步獲取同一位置的ABF,ADF,HAADF結果。

不足:

1)制樣時間長,對樣品的要求高;

2)一些材料在高能電子束中不穩定;

3)測試成本高,儀器分布稀少。

7 總結

STEM測試技術作為一種高精密的電子顯微技術,為人類深入原子尺度研究物質結構提供了“觀測之眼”。而今,配備球差校正器、單色器和高能量分辨率過濾器的STEM可以在亞埃尺度下研究材料的原子和電子結構,從而在微觀基礎上理解材料的宏觀性能,原位觀測模型的構建對于解析化學反應過程中的物質遷移與相變反應原理也提供了強有力的助力。

STEM的基本原理與應用-10

近幾年,STEM技術在原來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發展,針對環境與生物科學領域的樣品觀測發展了低溫電子顯微術和低壓電子顯微鏡的設計,納米顆粒和生物細胞已經在液體環境中使用液相電子顯微鏡實現了STEM觀測,多種輔助儀器的發展為未來STEM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人類正借助這一種強力儀器的輔助在微觀原子世界的探尋道路上穩步前行。

參考文獻:

[1] T, Yamazaki, M, et al. Artificial bright spots in atomic- resolution high-angle annular dark field STEM images.[J]. Journal of Electron Microscopy, 2001.

[2] Williams D B D B , Carter C B .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 Textbook for Materials Science[M]. Plenum Press,2009.

[3] Pennycook S J . Scanning Transmi s s ion Elec tron Microscopy[M]. Springer, 2011.

[4] Kisielowski C , Freitag B , Bischoff M , et al. Detection of Single Atoms and Buried Defects in Three Dimensions by Aberration-Corrected Electron Microscope with 0.5-? Information Limit[J]. Microscopy & Microanalysis, 2008, 14.

[5] K. Kaneko and K. Inoke and K. Sato and K. Kitawaki and H. Higashida and I. Arslan and P.A. Midgley. TEM characterization of Ge precipitates in an Al–1.6 at% Ge alloy[J]. Ultramicroscopy, 2008.

[6] Muller D A . Structure And Bonding At The Atomic Scale By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J]. Nature Materials, 2009, 8(4):263-270.

[7] Ziying, Wang, Dhamodaran, et al. In Situ STEM-EELS Observation of Nanoscale Interfacial Phenomena in All-Solid-State Batteries.[J]. Nano letters, 2016.

[8] Atsushi Sakuda, Akitoshi Hayashi, Masahiro Tatsumisago. Intefacial Observation between LiCoO2 Electrode and Li2S-P2S5 Solid Electrolytes of All-Solid-State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ies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J].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10, 22(3):949-956.

[9] 戎詠華. 分析電子顯微學導論[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0] Li M H , Yang Y Q , Huang B , et al.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electron tomography in materials science based on TEM and STEM[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4, 24(10):3031-3050.

[11] Sun, Cheng, Mueller, et al. On the Progress of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TEM) Imaging in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J]. Microscopy & Microanalysis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Microscopy Society of America Microbeam Analysis Society Microscopical Society of Canada, 2018.

[12] 賈志宏, 丁立鵬, 陳厚文等. 高分辨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原理及其應用[J]. 物理, 2015(07):31-37.




相關文章回顧

Jade軟件的高級操作

Jade軟件的基本操作

Gaussian 9.0安裝教程


評論 /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
12條評論
全部評論 / 我的評論
最熱 /  最新
全部 3小時前 四川
文字是人類用符號記錄表達信息以傳之久遠的方式和工具。現代文字大多是記錄語言的工具。人類往往先有口頭的語言后產生書面文字,很多小語種,有語言但沒有文字。文字的不同體現了國家和民族的書面表達的方式和思維不同。文字使人類進入有歷史記錄的文明社會。
點贊12
回復
全部
查看更多評論
相關文章

基礎理論丨一文了解XPS(概念、定性定量分析、分析方法、譜線結構)

2020-05-03

手把手教你用ChemDraw 畫化學結構式:基礎篇

2021-06-19

晶體結構可視化軟件 VESTA使用教程(下篇)

2021-01-22

【科研干貨】電化學表征:循環伏安法詳解(上)

2019-10-25

【科研干貨】電化學表征:循環伏安法詳解(下)

2019-10-25

Zeta電位的基本理論、測試方法和應用

2020-08-24

項目推薦/Project
云視頻-聚光鏡球差透射(AC-STEM)

云視頻-聚光鏡球差透射(AC-STEM)

TEM云現場/現場

TEM云現場/現場

熱門文章/popular

基礎理論丨一文了解XPS(概念、定性定量分析、分析方法、譜線結構)

手把手教你用ChemDraw 畫化學結構式:基礎篇

晶體結構可視化軟件 VESTA使用教程(下篇)

【科研干貨】電化學表征:循環伏安法詳解(上)

電化學實驗基礎之電化學工作站篇 (二)三電極和兩電極體系的搭建 和測試

【科研干貨】電化學表征:循環伏安法詳解(下)

微信掃碼分享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流县| 岳池县| 和龙市| 淮安市| 通辽市| 浠水县| 永春县| 施秉县| 阳曲县| 大名县| 响水县| 高清| 酒泉市| 英吉沙县| 通江县| 南江县| 盘山县| 临高县| 嘉义市| 东源县| 武川县| 英山县| 鹤山市| 白山市| 定安县| 隆子县| 外汇| 积石山| 盘山县| 兴隆县| 房山区| 墨玉县| 涟水县| 北宁市| 泾源县| 防城港市| 汕尾市| 土默特右旗| 正安县| 云梦县| 东城区|